一、行情回顧
昨日,滬深兩市雙雙收漲。截止收盤,上證綜指收于3369.24點,漲27.25點,漲幅為0.82%;深成指收于10301.16點,漲174.33點,漲幅為1.72%;滬深300收于3890.61點,漲44.45點,漲幅為1.16%;創業板收于2064.71點,漲52.95點,漲幅為2.63%。成交額方面,昨日兩市成交共計213084.10億元。風格上,小盤股強于大盤股。中證100上漲1.16%,中證500上漲1.26%。
行業上,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27個行業上漲。其中,國防軍工(申萬)、電力設備(申萬)、機械設備(申萬)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4.80%、2.69%、2.24%,公用事業(申萬)、醫藥生物(申萬)、農林牧漁(申萬)表現居后,漲跌幅分別為-0.26%、-0.27%、-0.49%。滬市有1606只個數上漲,占比81.32%,深市有2256只個數上漲,占比82.01%。非ST個股中,78只個股漲停,3只個股跌停。股指期貨主力合約3個合約均上漲,且表現均好于現貨指數。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日期截至:2025/5/12
昨日,中債銀行間債券總凈價指數下跌0.21個百分點,中債國債全價指數下跌0.34個百分點。
昨日,歐美主要市場漲跌互現,其中,道指上漲1.21%,標普500上漲3.26%,納斯達克指數上漲4.35%;道瓊斯歐洲50上漲1.21%。亞太主要市場普遍上漲,其中,恒生指數上漲2.98%,印度孟買Sensex30指數上漲3.74%,日經225指數上漲0.38%。
二、指數漲跌
數據來源:Wind、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日期截至:2025/5/12
三、新聞
1、中美關稅談判最新進展大超市場預期
據央視新聞,中美經貿高層會談5月10日至11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此次會議將就此前中美貿易關稅問題進行深入談判協商。5月12日下午A股收盤之后,雙方公布了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其中雙方關稅協商結果遠超市場此前的預期,具體來看:
中美雙方承諾將在2025年5月14日之前采取以下措施:
美國將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號行政令中規定的對中國商品(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商品)加征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按該行政令的規定對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關稅,同時取消根據2025年4月8日第14259號行政令和2025年4月9日第14266號行政令對這些商品的加征關稅。那么就意味著,當前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政策反制升級部分取消,芬太尼的20%關稅保留,對等關稅暫時僅保留10%的部分,其余24%暫緩90天,因此總體來看當前階段性按照30%的關稅稅率執行。再加上2024年之前對華平均關稅稅率略超10%,當前美國對華平均關稅稅率在40%出頭。
中方將相應修改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4號規定的對美國商品加征的從價關稅,其中,24%的關稅在初始的90天內暫停實施,同時保留對這些商品加征剩余10%的關稅,并取消根據稅委會公告2025年第5號和第6號對這些商品的加征關稅;同時采取必要措施,暫停或取消自2025年4月2日起針對美國的非關稅反制措施。
那么該聲明意味著本次會談之后,中美雙方大部分商品當前的關稅稅率短期內將再度回到較為理性的水平。相較3月來看,對華關稅較3月的20%提高了14%,但從國家對比上來看,當前是對華關稅30%和對其他國家10%,但3月是對華20%關稅和對除美墨以外其他國家0關稅,同時4月2日新增了幾類商品的232關稅,那么當前我國關稅和全球其他國家對比的情況甚至是好于3月份的。因此這也是遠超市場此前預期的,那么也意味著市場此前對于關稅貿易戰對中美經濟基本面帶來負面沖擊的定價將會重新修正,預計全球市場風險偏好將再度修復,同時結合國內5月7日國新辦發布會介紹“一攬子金融政策支持穩市場穩預期”,降息降準等政策落地助力我國經濟修復,短期內對于我國基本面利好較為明確,我國企業搶出口和美國企業搶進口現象可能延續,因此短期出口預計維持較好韌性。同時經濟短期下滑風險得到緩解,那么政策也可能暫時進入觀察窗口期。但中期維度參考2019年的關稅貿易談判,仍存在不確定性,不應過度樂觀,需對后期的出口高頻數據以及國內此前政策落地效果保持跟蹤。
資產表現方面,A股市場短期內受益于市場風險偏好回調,或將迎來進一步修復窗口,此前受關稅貿易戰沖擊較大的出口企業或也將迎來修復機會。債券市場方面,此前長久期債券對于關稅對基本面帶來的沖擊定價較為充分,疊加降息降準已經落地,年內二次降息窗口仍有較長時間的距離,因此長久期債券收益率有所回調,而短端債券受益于降息降準的帶來的流動性寬松確定性更高。商品類基金方面,黃金價格近期回落幅度較大,COMEX黃金價格跌破3300美金大關,同時其價格在A股盤后隨著中美會談聯合聲明發布后繼續下跌,因此后續需提防全球風險偏好回調后對于黃金價格產生的進一步沖擊。
2、踐行“以持有人利益為本”,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改革持續推進
5月7日,證監會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針對基金行業發展中存在的“旱澇保收”“唯規模論”等問題,提出了一攬子具體的、可操作的改革措施。
一、優化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收費模式。對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推行與基金業績表現掛鉤的浮動管理費率收取模式,對于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資者,根據其持有期間產品業績表現適用差異化的管理費率。業績明顯低于比較基準的,須少收管理費,有力扭轉基金公司“旱澇保收”的現象。
二、強化基金公司與投資者的利益綁定。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資收益為核心的行業考核評價體系,將業績比較基準對比、基金利潤率等直接關乎投資者利益的指標引入考核體系,相應降低產品管理規模排名、基金公司收入利潤等指標的考核權重。提高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經理跟投本公司管理產品的比例和鎖定期要求。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與基金投資收益掛鉤的薪酬管理制度,對產品中長期業績差的基金經理,要求其績效薪酬應當明顯下降,更好體現與投資者的“同甘共苦”。
三、提升行業服務投資者的能力。引導基金公司、基金銷售機構圍繞投資者最佳利益,全面優化投資研究、產品設計、風險管理、市場推廣等資源配置,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努力給投資者帶來更優回報。抓緊出臺公募基金投資顧問管理規定,促進基金投顧業務規范發展,為投資者提供適配其特點和需求的組合投資服務。加快推出機構投資者直銷服務平臺,便利各類機構投資者參與基金投資。
四、提高公募基金權益投資的規模和穩定性。優化基金注冊安排,推出更多場內外指數基金和中低波動含權型產品,促進權益類基金創新發展。強化基金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力,充分發揮其體現產品定位、衡量產品業績的作用,對基金投資業績全面實施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提升公募基金投資行為穩定性,促進資本市場投融資平衡發展。
五、一體推進強監管防風險促高質量發展。完善監管制度,豐富執法手段,將“長牙帶刺”落到實處。提升基金公司治理水平,督促大股東、董事會、經營層歸位盡責。完善行業多層次流動性風險防控機制,持續提高行業合規水平。提升行業聲譽管理能力,唱響經濟光明論,充分發揮引導和塑造預期的積極作用。大力弘揚和踐行“五要五不”的中國特色金融文化,加快建設一流投資機構。
證券時報記者從業內獲悉,近期,多家基金公司正在準備上報浮動費率基金的產品材料。據了解,這批產品牢牢錨定持有人收益,將按照每個投資者、每筆基金份額的持有時間、持有期間的年化收益率來分檔收取管理費,以實現基金管理人激勵與投資者費率控制的有效平衡,推動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利益深度綁定。此外,也有多家基金公司透露,公司正在按照《方案》要求,不斷探索優化投研團隊的考核與激勵體系,逐步建立以基金投資收益為核心的考核機制。而文中提到提高公募基金權益投資的規模和穩定性則是針對此前公募權益基金投資風格漂移的問題進行解決,提高了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力以及考核長期業績表現的占比,也有助于降低A股市場的整體波動率,從而提升投資者長期持有的收益體驗。